来源:武汉发布

6月25日,记者从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及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获悉,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单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口腔癌早期诊断,已积累了近万例临床案例和有效数据。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主任周刚教授

  

“口腔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高发癌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主任周刚教授介绍,2020年,中国口腔癌确诊人数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7.97%,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口腔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中晚期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20%左右。开展口腔癌早筛早诊,从大量癌前病变患者中及时发现癌变,对于有效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口腔癌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周刚教授介绍,取部分可疑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口腔癌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包括对患者创伤较大,口腔黏膜科专科医师缺乏,检测结果等待时间长等等。自2018年起,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与武汉兰丁云实验室合作,采用对患者口腔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检测的方式,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口腔癌早期诊断,积累了近万例临床案例和有效数据,并总结出了一套口腔癌早诊早治的临床操作规程和标准。

  


  

据介绍,这种方法只需要用形似“睫毛刷”的小刷子刮一刮病变区域的口腔黏膜,就可以灵敏识别口腔癌早期信号,具有精确无创、诊断迅速、特异性及敏感性高、患者接受度好等优势,充分提高了口腔癌早期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诊断相结合所带来的快速扫描、快速识别、即时远程诊断等优势,可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缓解口腔黏膜病专科医生数量不足,解决大体量样本下的数据处理问题,从而在口腔癌的大规模筛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自武汉市各大医院的70多位临床医生、科室主任和医院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周刚教授在会上表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这一临床应用经验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可以广泛用于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跟踪检验,将为推动口腔癌早筛早诊,有效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可靠的新路径。



版权声明:所有「牙牙在线」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我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阅读:
港大AI平台DeepSurv,预测95%的「口腔癌」风险,免费使用
拔完智齿好不了,伤口发炎却成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