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选题灵感来源于编辑部日常培训中的“实习生抱怨”段子。


从政治素养、调研水平到专业技能,从笔头功夫到逻辑能力…据多位传统媒体人的经验,大多数职场年轻人几乎要花五年的时间,才算刚入门。而从数据上来看,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进入职场工资溢价却排在倒数第二,相比之下,口腔医学专业工资溢价的幅度排在各专业的第二位。


*【工资溢价】为行业的平均入职工资与全国平均入职工资的比值。工资数据主要来自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即对劳动力的需求工资。



编辑部实习生开始自我调侃:学校四年、工作五年,才刚刚成为这个行当的“幼儿园学生”。主编曰:“应该允许一部分编辑先富起来!”一位90后编辑也补了句:打开自己收支账单的那一刻,突然就这么和“青衣”(青年牙医),有了同理心!


以下:

▲ 点击关注好的牙Pro

获取更多好文上新提醒




01. 一张账单,一段“苦旅”


制图|好的牙DataLab



从学费成本上说,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院校有不同的学费标准。一般而言,公办院校的学费低于民办院校;一线城市的院校收费高于二三线城市的院校;专科院校的收费高于本科院校。但即便是同种性质、同一地区的院校,彼此之间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费制定也会各有差异。


生活成本上尽管“丰俭由人”,但毕业后,相比于学校住宿,在外租房等费用直线上升,十年累计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事实上,这张十年收支账单并非取自绝对严谨的收支数据。不仅收支数据不严谨,主创们还对这位口腔医学生的成长阶段,做了极度理想的预估:不仅设想本科和规培的“5+3”发展顺滑,还设想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直接取得执业医师证。



然而,在现实中,固然有佼佼者可以一考即过,但更多的是还在努力考证的年轻人。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可能在第九年、第十年,乃至往后几年,继续以低薪勉强度日…



此外,在“5+3”的培养路径之外,还有大批的专科毕业生,他们走的职业路径和本科毕业生未必有多大的相同。同时,还有一些在本科毕业之后,不参与规培,而是直接投入民营诊所的口腔医学生存在。尽管这份账单并不十分精准,但算是一个相对的总体概述。


一名青年牙医向主创们描述,由于自己毕业两年后都一直在考证阶段,即使已进入“职场”,能做的“活儿”也非常有限,目前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家庭支持能力直接挂钩,多少有点郁闷,毕竟这也算是“啃老”。


可以理解为:就像是考驾照,我们五年本科和三年规培下来,才只是考完科目一、科目二了,科目三还没考到,科目四还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学习,而且师兄师姐说,这门手艺学海无涯,都没有尽头…”



此外,这份账单也仅做了理论上的经济投入计算,如果抠字眼将“十年时间”、“人生青春”也拿来抒情,就容易陷入“人生有几个十年”的偶像剧台本了。这里也就不做煽情。


当然经济学会将成本定义为:放弃了的最大代价(Cost is the best opportunity foregone),很多人在考虑要不要转岗换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想自己的“机会成本”。那么,在中国牙医供给情况还不容乐观的今天,每一位人才的离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02. 是时候为牙医高薪印象“祛魅”了


今年上半年,主创们曾在牙医群体中做过一场小范围调研。在薪水相关问题上,大多数的调研对象表示目前月薪还在1万到3万之间。


图注|截取自《数读口腔》专栏

《口腔医生职业发展方向调研简报》



尽管瑞尔集团上市后,有网语疯传其牙医年薪百万。事实上,我们看看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 ,瑞尔集团总薪酬成本为915.7百万,全职雇员3336名,其中牙医人数为883名。假使我们偷懒算大平均,瑞尔集团目前人均月薪约在2w上下。


在此,不妨做个大胆假设:假使瑞尔集团牙医年薪全都是100万元,那么牙医雇员整体人力成本就占到其集团人力成本总额的96%以上——这恐怕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显然不合理的。


合理的解释是:确实有“顶流”牙医收入颇丰,但现实来看,这级别的牙医数量,在全国都屈指可数。


图注|瑞尔集团全职雇员职能构成

(截至2022年3月31日)



尽管一线城市中从业五年以上的成熟牙医,不少也拥有着令人惊羡的薪酬。但在一线之外,有很多二线、三线城市的牙医们,他们的收入,很有可能被一线城市的成熟牙医的薪资“平均”了。


所以,一旦我们跳出“顶流”收入的光辉,也暂且排除“末位”牙医的拮据,从现实来看,横陈在广袤大地上的、更接近大多青年牙医的薪金现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值得吐槽。


而常年被拿来做对比的美国牙医薪金又如何?


2020年,美国私人诊所各类型的牙科专家的平均年净收入均超过2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即每年薪资超过100万元。


图注|2020年美国私人诊所,各类型牙科专家的平均年净收入



而美国的牙医数是多少?


根据Statista 数据,在2019年的美国,每百万人有611名牙医。相比之下,中国2019年每百万人口中约156名牙医。数值差距较大。


另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我国每年毕业的口腔医学专业应届生规模在1万人左右,按全国口腔医疗服务机构10万家做模糊计算,每家机构大约能分到0.1位毕业生。


然而,其中本科毕业生只有56%的人愿意继续从事医疗保健行业,而专科毕业生的相应数据,却只有37%。也就是说,每年大约只有四千余股新血液愿意注入到牙医预备队伍。我们再按此比例估计,也就是全国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每家大约能分到0.04位毕业生。



*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口腔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27.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数为22.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5.7万人。按中国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数10万计,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拥有0.278名牙医,从职业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来看,按2020年我国总人口14亿计算,平均每百万人对应的口腔(助理)医师数量约为198.5名,也即是每万人对应的口腔(助理)医师数量约为1.99名。



尽管在经济学上,“稀缺”资源是影响资源定价的。然而,如上文所述,人才再稀缺,没有走过那条苦旅和顺利取得“过关证”,也没有机构愿意冒险吸纳,对于一名口腔医学生来说,也都不算打通关。


一方面是目前成熟牙医短缺,一方面是后备力量培养周期太长、成本高。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当然是努力增大分母——让更多高中毕业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



那么,我们不妨再追问一句:年轻人为什么要报考口腔医学专业呢?



如果我们暂且抛开情怀和梦想的感性

如果学业,也是为了就业

那么我们得允许一部分牙医,先富起来!






03. 得允许一部分牙医先富起来


当然,即使是学医成本如此高昂,对口腔医学的人才市场供应情况也做了横向对比,主创们也很容易被批评为在做一场“洗地运动”。


想想看,这磨字和做临床,竟然都是如此有风险之事。


这些年来,社会对于牙医高薪的印象,似乎被影视剧形象或别国想象给“带偏”了。仿佛这一袭白衣的精英牙医,如果是伴侣,那就真香!如果不是,那就真贵!


听过一种解释是:大众对每一个穿白衣的符号(想想某子柒…),都不免带上一种过于美化的道德滤镜:纯洁之色,当配“出世”之人。世俗的任何柴米油盐、鸡零狗碎都不能和白衣之身沾染关系——不然幻想破碎的声音,会打断孩童的童谣。


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警惕的是:神化,是另一种“捧杀”。


事实上,即使是“牙科暴利”,也不是“牙医暴利”,中国大多数牙医都是在每日兢兢业业工作中获取合理报酬的,这里有一则旧文讲得比较详细,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回看《“牙科暴利”之互联网印象刍议》(点击跳转)。





最后,还是希望分享的是:


应该允许部分牙医先富起来

毕竟,他们真的会先苦十年



BY|主创们



订阅专栏,预约上架提醒






-End-


更多推荐

RECOMMENDED PROJECT



点击?关注好的牙Pro

获取更多好文上新提醒